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正安白茶的介绍

    2019-08-01 15:13:46    浏览:1    点赞:0

    前几年提到白茶,人们基本只知道安吉白茶。后来,一位名叫叶深高的浙商从松阳到正安搞开发,据说是炼松脂之类,结果晃悠时却被正安的上坝茶场所吸引,从此“忘了初衷”,引入白茶种植并久久痴迷。也不知是巧合还是注定,这竟成为正安现代化白茶产业的起源。他究竟痴迷什么呢?这要从上世纪60年代发生在上坝茶场的一个悲凄爱情故事说起。

    建国之初,贵州省公安厅在正安的上坝村建设了近三万亩茶园,作为劳改茶场,后改为国营茶场。1965年开始,知识青年掀起“上山下乡”热潮,上坝茶场因此成了“知青茶场”。当地人至今口耳流传着一个故事:那时,一位女知青与男知青相恋,由于环境艰苦、岁月难熬,二人约定一同逃出茶场,却被发现并处罚,使二人不能再见面,后来男知青逃离了茶场,独剩女知青一人。女知青承包了男知青之前负责的那块茶园,或许是旧爱远去凄苦难忍,有一天,人们发现她在一棵歪脖子树上悬吊自尽。当时正值春天,那片她亲手种植的绿茶,竟冒出泛白的芽来,银毫如针、茫茫一片,人们惊异不已。这便是白茶。


    白茶实为绿茶的变异。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一位技术员在浙江安吉茶山上意外发现一株白化的茶树,为其命名“白叶一号”,经过多年培育,我国现代白茶产业发展由此滥觞。但实际上早在60年代,正安的上坝茶场早已出现了白茶——而这绝非巧合,因为正安自古便产优质茶叶之地。


    相传东汉时期,一个名叫尹珍的青年去拜谒儒学大师许慎,结果被门丁刁难,尹珍计上心头,掏出早有准备的家乡的“荼”,在其檐下席地而嚼,片刻,许慎府邸充溢着浓郁的“荼”香。许慎踱步而出溯源,便邀尹珍入书房,将“荼”冲泡。结果许慎惊讶了,这“荼”外形优美异常,叶底如银针坠壶,泡之汤色澄明,品之清爽醇厚,偶有淡雅苦味,这激发其在《说文解字》中对“荼”的注解。尹珍后被尊称为“贵州文化教育的鼻祖”,他正是今正安县人,其所携之“荼”,也就是正安白茶的前世。


    那么,泡一杯正安白茶,看那一棵棵散发光泽的银针在水中舒卷氤氲,你才明白,说它采集了天地日月之精华,实在毫不为过。

    0
    !我要举报